靡字新华字典解释及含义

- 靡 [mí]
- 〈名〉 - 通“湄”。水边,河岸 - 明月珠子,玓瓅江靡。——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 
 - 〈动〉 - 浪费 - 而百姓靡于外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 - 国家靡敝。——《礼记·少仪》。疏:“谓财物糜散凋敝。” - 不随俗靡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 - 靡之者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 - 又如:奢靡;靡货(奢侈品);靡靡(华丽而堂皇);靡丽(奢华,美盛) 
- 消失 - 喧杂杂鸟声多,静悄悄人事靡。——《西游记》 - 又如:靡散(消灭);靡碎(散碎) 
- 通“糜”。烂 - 子胥靡。——《庄子·胠箧》 
- 通“摩”。切磋,研究 - 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,靡使然也。——《荀子·性恶》 
- 摩擦,接触 - 喜则交颈相靡。——《庄子·马蹄》 
- 另见 mǐ 
 
- 靡 [mǐ]
- 〈动〉 - (形声。从非,麻声(mǐ)。本义:无;没有) 
- 同本义 。 - 靡,无也。——《尔雅》 - 靡室靡家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 - 靡日不思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泉水》 - 靡不有初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 - 靡计不施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- 靡不毕现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 - 又如:靡有孑遗(没有遗漏,一点儿不剩) 
- 散乱;顺风倒下 - 望其旗靡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 - 左右皆靡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- 汉军皆披靡、分散之貌。——《史记》 - 利夫秋豪害靡国家。——《荀子·大略》。注:“披靡也。” - 虫尽靡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- 又如:风靡;委靡;披靡,靡拉(毁损破坏);靡披(草木随风所至,无不倒伏);靡徙(失正,抑退的样子);靡敝(衰败,败坏);靡然(随风披靡的样子) 
- 蔓延 。 - 如:靡迤(绵延不绝的样子) 
 - 〈形〉 - 细腻;细密 - 靡颜腻理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 - 又如:靡密(细密,细致):靡曼(肌理柔腻细致);靡颜腻理(形容美人容颜姣妍,肌肤细腻) 
- 华丽,美好 - 不侈于后世,不靡于万物。——《庄子·天下》 - 又如:靡曼(柔弱,柔美,华丽) 
- 缓 - 行迈靡靡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黍离》 - 又如:靡迤(小步而行);靡靡(迟缓的样子;柔和的乐音) 
- 另见 mí 
 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