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名馆起名网

莢字康熙字典解释及音韵参考

莢

莢康熙字典解释

莢康熙笔画:13画 (莢:13)
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古協切【韻會】吉協切,𠀤音夾。【說文】草實。【博雅】豆角謂之莢。【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】其植物宜莢物。【註】莢物,薺莢、王棘之屬。【疏】卽今人謂之皁莢是也。

又蓂莢,堯時瑞草。

又莢蒾。【本草】葉似木槿及楡、柞小樹。

又錢名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漢興,以爲秦錢重難用,更令民鑄莢錢。【註】如楡莢也。

又陵名。【水經注】李夫人塚,塚形三成,世謂之莢陵。

又姓。【通志·氏族略】莢氏。【風俗通】莢成僖子,晉大夫。【王僧孺·百家志】荀永之娶平陽莢氏。


考證:〔【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】其植物宜莢。〕

謹照原文莢字下增物字。

页码: 页1035第04

莢音韵参考

[广韵]:古協切,入30怗,jie,咸開四入添見

[平水韵]:入声十六叶

[粤语]:gaap3

[闽南语]:ngeh4

莢索引参考

[故训彙纂]:1934|2012.7

[康熙字典]:页1035第04

宝宝起名:根据宝宝八字命格、五行喜用神,结合汉语文学、传统国学、现代姓名学等理论的起名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