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字新华字典解释及含义

- 对 [duì]
- 〈动〉 - (会意。从口,从“丵”(zhuó,即,古“丛”字,象草木丛生。),从寸。寸,法度也。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,言多非诚,故去其口,以从土。本义:应答) 
- 同本义 - 对,答也。——《广韵》 - 听言则对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 - 叶公问 孔子于 子路, 子路不对。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 - 唐且对曰:“臣未尝闻也。” - 王语暴以好乐, 暴未有以对也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 - 冠者对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。注:“应也。” - 对曰:“非礼也敢辞。”——《仪礼·曲礼》。注:“答问也。” - 操唤 杨修问之, 修以鸡肋之意对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 - 又如:无言以对;对当(对答;安排);对嘴(争辩;争吵);对理(讲理;对证);对番(对证后理曲);对状(受审问时答述案情);对日(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) 
- 两者相对;面对 - 贼易之,对饮酒,醉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 - 又如:对食(面对食物;古时宫人相约为夫妇,称为对食);对枰(下棋);对峙(相对峙立);对酒(面对着酒。饮酒);对酌(相对饮酒);对月(向月);对向(应对趋走);对床(两人对床而卧);对棋(相对下棋);对扬(面君奏对) 
- 相当;相配 - 帝作邦作对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。注:“配也。” - 木大而茎叶格对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审时》。注:“等也。” - 又如:对头亲(门当户对的亲事);对头(适当的婚配;配偶;冤家;仇敌);对时对景(正符合当时的情景、场合);对合(利息和本钱相等);对越(配称);对坎儿(双方情况正好符合);对治(相匹敌) 
- 核对,比照着检查 - 以两司奏状对勘,以防虚伪。——沈括《梦溪笔谈》 - 又如:对读(校对);对笔迹;对数字;对理(对质);对保(出具书面保证后,向保证人核对以证明保证属实的一种手续) 
- 搀和 。 - 如:这酒是对了水的 
- 对待,以特定方式待[人或物] -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。——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 - 又如:他对我不错 
- 平分成两份 。 - 如:对股劈;对开;对分 
- 扬;显扬;指扬威 - 以对于天下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 - 对扬以辟之。——《礼记·祭统》 
- 婚娶 。 - 如:对亲;对值(男女订为婚姻) 
- 抵押 - 我们围着庄子的这几块地,年终不是有二百多银子的租子吗?就把这个对给他,合他说明白了,按月计利,不论年份,银到归赎。——《儿女英雄传》 
- 较量,为争夺优势或胜利而激烈斗争 。 - 如:对仗(交战) 
- 拼,冒生命危险去做 。 - 如:对副(收拾;杀掉);对命(拼命;偿命) 
- 朝着 - 当窗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 - 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——宋· 柳永《雨霖铃》 - 又如:斜边对直角;弧对圆心角 
- 对人无愧,不辜负 。 - 如:对得起,对得住;对不过(对不起);对不住(对不起。对人有愧) 
 - 〈名〉 - 配偶 - 择对不嫁,至年三十。——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梁鸿》 
- 对手,敌对者 - 而所与对敌,或值人杰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 - 又如:对儿(对手;对头) 
- 对策,一种反措施,用以反对、抑制或抵消另一种措施、办法或手段 。 - 如:对子(办法) 
- 对子,对偶的词句;又指对联 。 - 如:喜对;五言对;对笔(写对联的一种笔);对儿(对联) 
- 姓 
 - 〈形〉 - 意见、判断或程序上正确 。 - 如:他拒绝这一建议很对;你说得对,先生;意见很对;数目不对;猜对了;对,就这么办 
- 相互;两人在一起 。 - 如:对谈;对饮;对掌(共同掌管);对理(共同审理);对食(共同进餐) 
 - 〈量〉 - 用于按性别、左右、正反等配合的人和物 。 - 如:他们是天生的一对;一对杯子;一对柜子;一对伙伴 
 - 〈介〉 - 朝,向——用作虚词,表示动作的对象 。 - 如:对他的父亲谈及此事;对你的牙是凉了点;对耕作的危害;对财产的权利 
- 对待。用法大致同“对于”。 - 如:对任何人不怀恶意 
 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