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字新华字典解释及含义

- 漫 [màn]
- 〈动〉 - (形声。从水,曼声。本义:水过满向外流) 
- 同本义 - 诸山崩,鸿水溢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 - 譬如写水著地,正自纵横流漫,略无正方圆者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 - 渐见江势阔,行嗟水流漫。——宋之问《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》 - 又如:漫溢(水满向外流);漫口(堤岸被水冲溃);水漫金山;漫溃(水涨破堤而出);漫泄(水满外流);漫流(水势很大的河流);漫然(浩大的样子);漫滋(形容水涨溢漫延);漫衍(泛滥) 
- 充满;遍,周遍 -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。——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记》 - 又如:漫天彻地(弥漫天空,充满地面。形容势头极大);漫山(满山,遍山);漫天盖地(遍布天地之间);漫野(遍野);漫荡荡(遍布的样子) 
- 用泥糊 。 - 如:漫墙(用泥糊墙);漫抹(涂抹) 
- 隔 - 你这不去,惹的大的们恼了,这才“漫墙撩胳膊,丢开手”了。——《醒世姻缘传》 
- 污;玷污 - 又欲以其辱行漫我。(辱行:坏品行)——《庄子·让王》 
 - 〈形〉 - 放纵;散漫;不受约束 - 公漫久矣。——欧阳修《新唐书》 - 又如:漫家(不受门户限制的学派);漫天要价(无限度地乱要价) 
- 广远的样子 。 - 如:漫沙(广阔的沙地);漫天过海(形容没有边际);漫衍(绵延伸展的样子);漫演(连绵不尽) 
- 长的样子;辽远的样子 - 别日何易会日难,山川悠远路漫漫。——三国魏· 曹丕《燕歌行》 - 又如:漫远(漫长遥远);漫长(长得没有尽头的);路漫漫;夜漫漫 
- 模糊 - 其远古刻尽漫失。——姚鼐《登泰山记》 - 又如:漫失(模糊剥蚀);漫略(文辞模糊简略);漫暗(模糊不清);漫剥(因剥蚀脱落而模糊不清) 
- 平缓 。 - 如:漫岗(坡度很小的山脊);漫坡(较缓的斜坡) 
 - 〈副〉 - 随便;随意 - 漫卷诗书喜欲狂。——唐· 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 - 又如:漫然(随便的样子);漫抄(随手写录);漫书(随意书写);漫言(随便地说);漫叩(随便发问);漫识(随手记载);漫题(信手书写的文字) 
- 徒然 - 漫劳车马驻江干。——杜甫《宾至》 
- 遍;普遍 - 漫撒子(种籽)。——《齐民要术》 
- 都;全 - 漫不敢可否事。——胡铨《上高宗封事》 
 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